近日,賽諾菲宣布與梯瓦制藥合作,共同開發(fā)用于治療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的新型抗TL1A療法TEV'574,賽諾菲將支付5億美元預付款,以及高達10億美元的開發(fā)和里程碑付款。
據悉,炎癥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有“不死癌癥”之稱。據華創(chuàng)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3年7月,全球進入臨床階段的TL1A靶點藥物僅有5款。
賽道上“選手”的稀缺性,讓TL1A靶點具備了“黑馬”的基本特征之一。
01
護駕“藥王”的IBD,
和不斷催生的重磅藥
據華創(chuàng)證券數據顯示,美國約有200萬IBD患者,看似較為小眾化的疾病,卻有著極大的藥物市場規(guī)模,2021年,美國IBD藥物市場規(guī)模約為150億美元。
IBD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炎藥(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免疫擬制劑及生物藥。
《中國炎癥性腸病醫(yī)患認知暨生存質量報告》對CD患者的調查顯示,患者認為長期維持疾病處于緩解狀態(tài)是CD治療藥物最重要因素,作為全球醫(yī)藥風向標的美國,生物藥治療IBD已成為主導,2021年,Entyvio、Humira和Stelara在美國IBD適應癥上的總銷售規(guī)模達120億美元。
2012年,首次登基“藥王”的Humira,其在全球范圍累計獲批適應癥已達26個,在眾多適應癥中的左右逢源,成就了Humira之后又連續(xù)十年蟬聯(lián)“藥王”的寶座。
值得一提的是,IBD適應癥是Humira捍衛(wèi)“藥王”地位的最重要“功臣”之一。
2021年,Humira全球銷售額為206.94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是主要“陣地”,銷售額達173.30億美元,而在主要“陣地”上,用于IBD適應癥的銷售貢獻就接近70億美元。
IBD適應癥不僅護駕“藥王”,還為多個跨國藥企扶持了頭牌產品。
據武田制藥2022年財報顯示,Entyvio年度銷售額為7207億日元,在其眾多產品中銷售額最高。
此外,還有Stelara,據強生制藥2022年財報顯示,Stelara年度銷售額為97.23億美元,超過強生制藥旗下產品銷售額第二名(DARZALEX)21.89%。
就連在2021年才獲批僅用于治療IBD中的UC的Zeposia,市場放量也十分迅速。
據BMS 2023年Q2財報顯示,Zeposia上半年銷售額達1.78億美元,在美國市場和全球市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84%和75%,與BMS另一款產品Abecma增速(美國市場82%,全球市場79%)表現遙遙領先BMS其他眾多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Zeposia的CD適應癥已進展至3期臨床試驗,若順利獲批,Zeposia的銷售額或將倍數增長。
IBD藥物的市場表現,又為TL1A靶點成為“黑馬”后提供了廣闊的奔騰天地。
02
制藥巨頭爭相切入,
TL1A賽道預熱模式開啟
TL1A屬于TNF超家族成員,能獨立介導炎癥和纖維化,與RA、特應性皮炎、SLE、哮喘、銀屑病等免疫和纖維化疾病有關,TL1A阻斷機制在炎癥和纖維疾病中有廣泛的應用潛力,目前臨床已驗證能用于治療IBD。
在賽諾菲宣布以5億美元預付款切入TEV’574之前不久,默沙東就以108億美元收購了Prometheus,Prometheus主攻自免性疾病領域,其管線中主要候選藥物PRA-023(MK-7240)是一種TL1A抗體,正在開發(fā)用于治療免疫介導性疾病,包括UC和CD,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PRA-023的臨床研究結果早先在第18屆歐洲UC和CD組織(ECCO)大會上公布,據治療UC的2期ARTEMIS-UC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緩解率分別為26.5%和1.5%;內窺鏡檢查改善率分別為36.8%和6.0%;臨床響應率分別為66.2%和22.4%。
默沙東收購Prometheus后,加快了PRA-023的研發(fā)進程,2023年9月25日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冊了MK-7240的3期臨床試驗。
而比默沙東和BMS更早切入到TL1A的是輝瑞。
2022年12月,輝瑞與Roivant Sciences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Vant,專注于TL1A抗體RVT-3101在UC及其他炎癥和纖維化疾病中的開發(fā)和商業(yè)化。
據RVT-3101的TUSCANY-2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臨床緩解率在第14周為29%,第56周為36%;內窺鏡檢查改善率在第14周為36%,第56周為50%;內鏡緩解率第14周為11%,第56周為21%。
讓RVT-3101在繼輝瑞專門與Roivant Sciences合資成立Vant共同開發(fā)之后再現熱度的,是一則來自外媒的消息,2023年7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Roivant Sciences即將與羅氏合作,將TL1A抗體RVT-3101授權羅氏,交易金額或超70億美元。
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輝瑞、默沙東和BMS等多家跨國藥企巨頭通過收購/合作方式布局TL1A,此外,還有羅氏的踴躍欲試,讓TL1A靶點賽道一下熱鬧起來。
國內來看,據荃信生物招股書數據顯示,中國IBD患者雖不及美國,2017年為44.93萬人,2021年增至62.63萬人,預計2030年患者將達120萬人;藥物市場規(guī)模雖有增長,也僅由2017年的4.8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8.85億美元。
IBD也被稱為工業(yè)化疾病,發(fā)展中國家患病率正在向發(fā)達國家接近,生物藥的應用率低以及患病率的增長,相比已被生物藥占據主導的市場,國內為新型療法提供了更少競爭力的市場,筆者分析預計,下一階段,TL1A靶點的研發(fā)將在國內井噴。
03
小結
筆者認為,在看待TL1A靶點時,不能局限于IBD,畢竟其在炎癥性疾病中有著潛力,或許如同“藥王”Humira一樣,未來IBD適應癥的獲批,只是TL1A藥物的一個開端,在多個跨國藥企短期內爭相布局的背景下,國內藥企也該提前謀劃。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