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導航
CPHI制藥在線 資訊 追溯新冠病毒起源

追溯新冠病毒起源

熱門推薦: 蝙蝠 新冠病毒 武漢病毒研究所
作者:小辛巴  來源:藥渡
  2020-10-20
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新冠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最大的難題之一。雖然現(xiàn)在幾乎可以肯定蝙蝠是源頭,但是如何傳播給人類仍缺乏明確的答案。有解釋稱是蝙蝠將病毒傳給了中間宿主,然后傳播給了人類。

       自大流行開始以來,新冠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最大的難題之一。雖然現(xiàn)在幾乎可以肯定蝙蝠是源頭,但是如何傳播給人類仍缺乏明確的答案。有解釋稱是蝙蝠將病毒傳給了中間宿主,然后傳播給了人類。

       今年世衛(wèi)組織呼吁國際組織要共同合作,追溯新冠病毒的來源。有科學家稱,很難找到動物性來源,也很難完全排除武漢病毒研究所是源頭。

       武漢病毒研究所是一家研究蝙蝠冠狀病毒的實驗室,不巧的是它恰好位于疫情首次出現(xiàn)的城市。而且,不幸的是,該研究所的一些研究工作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對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獨立的調查,可能為排除該實驗室是源頭提供令人信服的證據(jù),但鑒于復雜的地緣政治,這樣的調查是不可能的。

       1、動物起源

       在中國的最新研究分析了蝙蝠中約1240種冠狀病毒的部分序列,發(fā)現(xiàn)新冠病毒SARS-CoV-2與在馬蹄蝠(Rhinolophus)中發(fā)現(xiàn)的一組病毒最為密切相關。新冠病毒似乎起源于云南,但是該研究小組僅從中國站點收集病毒樣本,因此他們不能排除SARS-CoV-2可能來自鄰國緬甸和老撾,那里也有馬蹄蝠。

       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因其從事冠狀病毒研究工作而在大流行期間引起了特別關注。石研究員稱她早就警示過動物可能會出現(xiàn)另一種SARS樣疾病的風險。伯爾尼大學的病毒學家沃爾克·泰爾(Volker Thiel)說,她實際上已經警告我們,自然界中會存在蝙蝠病毒,這些病毒會傳播給人類。

       如果能在動物中發(fā)現(xiàn)一種幾乎與SARS-CoV-2相同的病毒,才能解釋清楚病毒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但是這就需要對中國野生動植物中的冠狀病毒進行大量采樣。據(jù)報道,中國已開始進行此類調查,但有關其信息很少。查明SARS-CoV-2的動物來源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當年SARS爆發(fā)后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查。首例病例于2002年11月出現(xiàn),直到2003年4月才查明是冠狀病毒,花了將近15年的時間和進行了大量的動物采樣工作后才確定病毒源是蝙蝠。

       世界各地已經在通過使用包括計算模型,胞生物學和動物實驗在內的方法在研究該病毒,但到目前為止仍然難以捉摸。

       2、實驗室推測

       武漢病毒研究所是全球數(shù)十個生物安全4級(P4實驗室)之一。盡管沒有證據(jù)支持病毒來自那里,但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將會很棘手,很耗時。實驗室中也確實有與SARS-CoV-2相關的冠狀病毒,如果工作人員被病毒樣本意外感染,然后將其傳播給外人,則有可能造成病毒擴散。但是以上也是假想,沒有證據(jù)。4月,研究所主任稱,該病毒肯定不是實驗室產生的,研究人員知道如何管理病毒樣本。2017年,Nature參觀了武漢P4實驗室,院長向Nature方展示了新設備,高安全性測試室和精心設計的通風系統(tǒng),這些都能確保病原體是被安全控制的。院長說,他的團隊已經與法國生物安全科學家合作,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物安全研究實驗室。該機構也沒有事故發(fā)生記錄。

       科學家稱,要確定實驗室是否與病毒有關,需要進行法醫(yī)調查。需要從實驗室取樣,采訪工作人員,審查實驗室書籍和安全事故記錄,并查看研究人員在進行哪種類型的實驗。

       美國P4實驗室前管理者Frank Hamill表示,這樣的調查可能不會產生任何決定性的結果。即使美國的生物安全實驗室也對自己的研究內容沒有完全公開透明,而要求武漢病毒研究所接受公開調查,這有點虛偽。

       3、大自然的產物

       中國以外的一些科學家對這種病毒的基因組進行了詳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該病毒是自然的產物,而不是實驗室產生的。

       3月17日發(fā)表在《自然醫(yī)學》上的一篇分析報告討論了該病毒的幾個異常特征,并提出了它們可能是由自然過程引起的。首先,在進行試圖對病毒進行基因修飾的實驗時,研究人員必須使用現(xiàn)有冠狀病毒的RNA作為骨架。如果科學家研究了新的冠狀病毒,那么他們很可能會使用已知的骨架。

       為了進入細胞,冠狀病毒使用“受體結合域”(RDB)鎖定在細胞表面的受體上。SARS-CoV-2的RBD具有與其他任何冠狀病毒不同的部分。盡管實驗證據(jù)表明該病毒與人細胞的結合非常成功,但結合的并不好。作者認為,沒有人試圖設計一種病毒來設計RBD,因此很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作者還指出了SARS-CoV-2的另一個不尋常特征,它也是幫助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機制的一部分,即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作者認為自然過程可以解釋這一特征是如何出現(xiàn)的。確實,在冠狀病毒中已經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位點,這支持了作者的觀點,即SARS-CoV-2的成分都可能來自自然過程。

       該論文的主要作者說, SARS-CoV-2不太可能在實驗室生產或操作,他們有很多數(shù)據(jù)表明這是自然的,沒有數(shù)據(jù)或證據(jù)表明與實驗室有任何聯(lián)系。

       密蘇拉州蒙大拿大學的病毒學家杰克·納恩伯格(Jack Nunberg)說,不太可能有基因組被操縱的特征信號,他不相信該病毒來自實驗室。他說,例如,如果科學家在病毒的基因組中增加了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的說明,那么就無法知道是人類還是自然界插入了該位點。

       要證明或反駁病毒由實驗室釋放的理論將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希望各國政府將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更好的準備。

       參考文獻

       [1].Assia Belhassan;Fatima En-nahli;Hanane Zaki;Tahar Lakhlifi;Mohammed Bouachrine.Assessment of effective imidazole derivatives against SARS-CoV-2 main protease through computational approach.[J].Life Sciences.2020

       [2].Marco Ragazzi;Elena Cristina Rada;Marco Schiavon.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during the SARS-COV-2 outbreak and lockdown ease: Lessons from Italy.[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

       [3].Md. Sorwer Alam Parvez;Md. Adnan Karim;Mahmudul Hasan;Jomana Jaman;Ziaul Karim;Tohura Tahsin;Md. Nazmul Hasan;Mohammad Jakir Hosen.Prediction of potential inhibitors for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of SARS-CoV-2 using comprehensive drug repurpos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0

       [4].Fatemeh Oroojalian;Ali Haghbin;Behzad Baradaran;Nima Hemmat;Mohammad-Ali Shahbazi;Hossein Bannazadeh Baghi;Ahad Mokhtarzadeh;Michael R. Hamblin.Novel insights into the treatment of SARS-CoV-2 infection: An overview of current clinical t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0

       [5].Gayathri Krishna;Vinod Soman Pillai;Mohanan Valiya Veettil.Approaches and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antiviral ag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ARS-CoV-2 infec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20

       [6].Ashkan Madadlou.Food proteins are 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mining cathepsin L inhibitory drugs to combat SARS-CoV-2.[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20

相關文章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