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導航
CPHI制藥在線 資訊 乳腺癌治療也需“加減法”趨向“量體裁衣”精準治療

乳腺癌治療也需“加減法”趨向“量體裁衣”精準治療

熱門推薦: 化療 乳腺癌 輔助藥物
作者:高麗  來源:中國婦女報
  2019-08-26
近年來,中國乳腺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女性乳腺癌新發(fā)病例約27.89萬例,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的16.51%,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首位。但隨著“早診早治”理念的廣泛傳播和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方法最多、療效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

       近年來,中國乳腺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女性乳腺癌新發(fā)病例約27.89萬例,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的16.51%,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首位。但隨著“早診早治”理念的廣泛傳播和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方法最多、療效的實體腫瘤之一。如果早發(fā)現(xiàn)早診治,患者五年無病生存率可達95%,II期患者也能達到80%以上。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天津國際乳腺癌會議”上,專家們指出,對乳腺癌的診斷和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系統(tǒng)性的治療手段進行“加減法”設計,制定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治療策略,已是當前乳腺癌診治的新方向。要想早期發(fā)現(xiàn)乳腺癌,定期的影像學檢查不可或缺。普通女性可以25歲后每年做1次乳腺超聲篩查,每2年做1次乳腺X線篩查;對于45歲以上、具有早發(fā)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早或停經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1次乳腺X線聯(lián)合乳腺超聲篩查,必要時可以補充乳腺核磁共振檢查。

       近年來,中國乳腺癌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增長幅度位居世界前列。國家癌癥中心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女性乳腺癌新發(fā)病例約27.89萬例,占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fā)病的16.51%,發(fā)病率為41.82/10萬,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首位,是威脅我國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

       但是,隨著“早診早治”理念的廣泛傳播和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乳腺癌已成為臨床上治療方法最多、療效的實體腫瘤之一,新的檢測技術、治療方法和方案層出不窮,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幅度延長,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成了當前乳腺癌患者的新需求。如何對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手段進行“加減法”設計,制定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治療策略,已是當前乳腺癌診治的新方向。

       8月23-24日,“第十二屆天津國際乳腺癌會議暨2019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海外會場”在天津舉行。會議以“乳腺癌的精準診斷與治療”為主題,匯聚來自中、美、德、英、日等國內外乳腺癌領域80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乳腺癌精準醫(yī)學策略、轉化醫(yī)學、影像診斷、綜合治療、多學科協(xié)作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傳遞國際乳腺癌學科進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fā)展動態(tài),并針對亞洲乳腺癌人群的發(fā)病特征、疾病情況、診治方向展開專場討論,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乳腺癌診療的合作及發(fā)展。

       乳腺癌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55歲達到高峰,但50歲以下患者仍占40%

       本次大會主席、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乳腺腫瘤三科科主任張瑾教授介紹,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乳腺癌年輕患者相對較多,診斷的平均年齡是45歲~55歲,較西方女性年輕了10歲~20歲。從年齡分布上看,乳腺癌發(fā)病率在20歲后隨年齡增長迅速上升,并于55歲年齡組達到高峰,35歲以下年齡段患者約占10%~15%,50歲以下的女性患者約占40%。

       “我國女性月經初潮早、絕經較晚,與西方國家女性相比經期較長,雌激素在人體內存在時間較長,更有可能誘發(fā)乳腺癌。”張瑾教授介紹,除此之外,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向西方化改變、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攝入增加、運動減少、**壓力大、肥胖等,都有可能是乳腺癌發(fā)病增長并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的相關因素。

       由于受到不同易感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中西方人群的乳腺癌也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征,這也提示對于亞洲乳腺癌的篩查和治療都應探索不同策略,而不是盲目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對待乳腺癌患者。

       做到定期篩查和自檢,早診早治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可達95%

       癌癥的早期預防及高危篩查,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在乳腺癌的早期階段發(fā)現(xiàn)并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患者五年無病生存率可達95%,II期患者也能達到80%以上。

       乳腺癌是與基因突變相關性的癌癥之一,最常見的遺傳基因是BRCA1和BRCA2,這兩個基因如果發(fā)生變異,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可增加至80%。因此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有2位以上一級親屬曾患乳腺癌或攜帶乳腺癌致病性遺傳突變的人群,更需要密切關注自身乳腺健康,堅持定期查體。

       另外,亞洲女性多為脂肪少、腺體多的致密性乳腺,如出現(xiàn)腫塊也比較容易通過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只要關注自身高危因素,做到定期篩查和自檢,就有可能實現(xiàn)乳腺癌的早診早治。

       乳腺腫瘤早期不一定會出現(xiàn)明顯癥狀,單純靠自檢難以及時察覺,要想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定期的影像學檢查就不可或缺。對于沒有高危因素的普通女性,可以25歲后每年做1次乳腺超聲篩查,每2年做1次乳腺X線篩查;對于45歲以上、具有早發(fā)乳腺癌家族史、月經初潮早或停經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做1次乳腺X線聯(lián)合乳腺超聲篩查,必要時可以補充乳腺核磁共振檢查。

       乳腺癌治療趨向“加減法”設計,實行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治療

       對乳腺癌的診斷和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系統(tǒng)性的治療手段進行“加減法”設計,制定量體裁衣式的精準治療策略,已是當前乳腺癌診治的新方向。

       比如在乳腺癌的外科治療上,從最初的根治術、改良根治術到如今的保乳手術、乳房再造術,手術范圍在不斷“減小”,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做到了外觀和功能的保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術后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外科“加減”法的精準變化還體現(xiàn)在對腋窩淋巴結的處理上。過去乳腺癌的治療強調所有手術患者都需要行淋巴結清掃術,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上肢水腫、疼痛、神經損傷、感覺及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而現(xiàn)在可以通過“增加”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事先判斷前哨淋巴結的受累情況,若前哨淋巴結活檢未見明顯腫瘤侵犯,可以“減去”腋窩淋巴結清掃。

       乳腺癌的化療也在做“減法”。根據疾病的分期分型,部分乳腺癌手術前后還需要進行化療,治療帶來的惡心、嘔吐及其他毒副作用始終困擾著乳腺癌患者。如今隨著乳腺癌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深入研究和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針對性地篩選合適的乳腺癌治療人群成為可能。

       靶向藥物的不斷問世,則讓化療不再是乳腺癌唯一能夠延長生存的手段,化療得以由過去的三藥或雙藥聯(lián)合化療,逐漸轉變?yōu)閱嗡幓熉?lián)合靶向治療。通過精準診斷與個體化治療密切結合,化療副作用也進一步降低,患者能夠獲得更長的無病生存期以及更好的生存質量。

       不同于保乳治療、前哨淋巴結活檢、保腋窩等“減法”,針對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內分泌治療更強調做“加法”,通過進一步延長治療時長,增加輔助藥物,都能夠改善絕經前受體陽性患者的生存時間,有效降低腫瘤遠期復發(fā)風險。

       “我們同時也應看到,雖然技術水平和醫(yī)療條件進展日新月異,但我國乳腺癌在診治觀念和防控策略方面仍有較為漫長的路要走。”張瑾教授介紹,由于受到既往“切得越多越干凈”等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乳腺癌的保乳率、再造率僅為20%和10%左右,與西方發(fā)達國家60%的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同時,我國乳腺癌群體特征也有別于西方國家,分子分型的區(qū)別導致化療及靶向治療藥物選擇上存在差異;絕經前乳腺癌患者比例較高的特點,則提示更應圍繞內分泌治療來設計臨床實驗,獲得屬于亞洲女性的臨床數據,從而更有針對性提高整體乳腺癌的無病生存。(作者高麗)

相關文章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4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