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輻射是否致癌一直沒有定論。近日,美國國家毒理學規(guī)劃處(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發(fā)布的一項報告稱,有明確的證據(jù)表明,暴露于高水平的射頻輻射(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RFR,就像2G和3G手機使用的那種)下的雄性大鼠患上了心臟腫瘤。此外,這些大鼠的大腦和腎上腺也有一些腫瘤的證據(jù)。不過,對雌性大鼠以及雄性和雌性小鼠來說,究竟是否觀察到的癌癥與“暴露于RFR”相關(guān),證據(jù)是模棱兩可的。
10年——最全面的評估
這項耗資3000萬美元的研究花了10多年時間才完成,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評估,調(diào)查了暴露于2G和3G手機使用的RFR對動物健康的影響。
具體來說,在NTP的研究中,動物被安置在專門為研究設(shè)計和建造的房間中。其中,大鼠在子宮中就開始接觸RFR,而小鼠在發(fā)育到5-6周時開始接觸RFR。RFR暴露是間歇性的:暴露10分鐘,停10分鐘,每天總共約9個小時。RFR水平在大鼠中是每千克1.5-6瓦(1.5-6 watts per kilogram),在小鼠中是每千克2.5-10瓦(2.5-10 watts per kilogram)。
該研究的首席毒理學家Michael Wyde博士說:“我們研究的一個主要優(yōu)勢是,能夠精確地控制動物接受了多少RFR。這在研究人類手機使用時是不可能的,此類研究通常依賴于問卷調(diào)查。”
輻射劑量與人類不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該研究中使用的RFR并不能直接與人類使用手機時接觸到的輻射相比較。NTP的高級科學家John Bucher博士說:“在我們的研究中,大鼠和小鼠的全身都受到了RFR。相比之下,人類大多數(shù)只是局部組織(靠近拿手機的地方)接觸到輻射。此外,與人類相比,研究中的實驗動物接觸的輻射水平更高、時間更長。”
具體來說,“研究中使用的輻射暴露水平”相當于“目前手機用戶所能接觸到的局部組織暴露水平”,而研究中使用的輻射暴露水平是手機所能帶來的輻射水平的4倍。
“盡管如此,我們相信,RFR與雄性大鼠腫瘤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是真實存在的。”Bucher博士說。
FDA發(fā)表聲明
針對NTP的這項最新報告,美國FDA設(shè)備和放射衛(wèi)生中心主任Jeffrey Shuren博士在第一時間發(fā)表了聲明。聲明中這樣寫道:我們審查了NTP的同事們最近完成的關(guān)于RFR暴露的研究。然而,我們不同意他們報告的結(jié)論,即,有“明確證據(jù)”(clear evidence)表明,暴露于射頻能量(radiofrequency energy)下會引發(fā)嚙齒動物患癌癥。此外,聲明明確表態(tài),這些發(fā)現(xiàn)不應(yīng)該被直接“套用”到人類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研究沒有調(diào)查用于Wi-Fi或5G網(wǎng)絡(luò)的RFR類型。據(jù)悉,NTP正在升級他們的技術(shù),希望能夠在幾周或幾個月內(nèi)評估新的電信技術(shù)??茖W家們將側(cè)重于尋找能夠反映RFR潛在影響的、可測量的物理指標或生物標志物,如DNA損傷。
參考資料:
High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 associated with cancer in male rats
Statement from Jeffrey Shuren, M.D., J.D., Director of the FDA’s Center for Devices and Radiological Health on the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s report on radiofrequency energy exposure.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